吉普Jeep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2岁老周过去不敢想的都变成了现实人民 [复制链接]

1#
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bdfyy999.com/

编者按/p>

即日起征集吉林网友老照片,中国吉林网将带您重现那年岁月和时光,一起见证吉林改革开放40年。

岁月流淌,40年的人生跨度发生了多少斗转星移?改革开放40年,我们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是实实在在的亲历者。今天起,中国吉林网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之一:时光照相馆,带您一起重现那年岁月和时光,共同见证吉林改革开放40年。

同时,我们向所有网友征集属于您和家人专属吉林记忆的老照片、老故事。

照片的内容可以是您40年前的一张特别留念,也可以是和您至亲好友的合影。老照片上,可能留存着您的学生时代、少年记忆和青春岁月……我们很感兴趣,那些对您有着弥足珍贵的记忆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这些年过去您又经过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如被选用,中国吉林网大咖摄影师将带您和照片中人重回现场,40年后一起重温那年岁月和时光。中国吉林网将为您留下珍贵的人生记忆。

我们的-,吉网、吉刻APP记者随时等待倾听。

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地点:长春人民广场

拍摄于年5月地点:长春人民广场

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地点:原吉林医科大学门前

拍摄于年5月地点: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对历史来说沧海一粟,但对人的一生来说却相对漫长。尤其对老周这个“下乡知青”和最后一批的“工农兵学员”而言,这一切似乎才刚刚发生,清晰如昨。

老周叫周知国,出生于年7月,属猴。和老周同龄的有陈宝国、张丰毅等,为啥要这么介绍?因为在中国吉林网摄影记者的热情配合下,老周过了一把明星瘾,摆起了和当年同样的姿势。

眼神、笑容、那股高兴劲儿都没变,但老周的身材却有些发福,脸上的皱纹和鬓角的白发更多了,他身上那套墨绿色军大衣也变成了流行又不失庄重的休闲夹克。从人民广场到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老周旧地重游,在这俩地方逛了好久。记者猜,至少是在今天,他会很怀念40多年之前拍照时的那一幕。

“是77年,或者是78年拍的,那时候有部相机还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哩!”提起这两张黑白照片,老周脑袋里的印象不深了,他跟记者说,当时给他拍照的人应该是他的同学,但具体是谁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

说起照片的渊源,还得往前追溯。那是年,老周还是“小周”,年仅18岁的他成为下乡知青,两年之后被推荐到当时的吉林医科大学,成为了“工农兵学员”。到年恢复高考前,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94万基于推荐制的“工农兵大学生”,老周就是这94万分之一,而且还是最后一批。

老周的大学无论是在建国初期,还是在现在,都可谓名气十足,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年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年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编为华北医科大学,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年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

“但刚入学后不久就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年与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为新的吉林大学,身后的临床医学院是在年成立的。”老周戏称,“美丽的长春市就坐落在吉林大学校园中,而世界很小很小,吉大却极大极大”。

“大概是因为有学上,所以想留个纪念吧。”提起为什么拍照,老周解释,如果没能上大学,他可能就得回家种田,不能够接受教育,也就没机会40年之后的故地重游了。看着周围的这些“老朋友”,在回忆起40年的风雨变迁,老周感慨很多。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学校的砖瓦颜色没有变,但周围更绿了,里面的路也变成了柏油路,它的历史底蕴却越来越深厚。”

“人民广场那时候还是开放着的,这个飞机造型是为了纪念苏联飞行员而建立的,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进行过几次修复,再后来整个广场就关闭了,没想到今天还能进来。”

年,从学校毕业,开始从事医疗事业,年转入公主岭市计生委工作,年调入四平市计生委,直至年退休。可以说,老周的整个工作经历都贯穿着改革开放的过程。

“那时粮凭本、布凭票,生活用品都是定量供应,我刚参加工作时,每个月工资有48元,已经很不错了。”提起学业有成,老周很自豪,他说自己很幸运,“当时我父亲就对我说,我刚上班就能挣四十多块钱,这和那些有了二十多年工龄的人差不多了。”

“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难忘的事情。”老周跟记者说,他最明显的体会就是自己对待“幸福”的标准不同了,有些不敢想的事情,竟然慢慢成为了现实。

“毕业时我凭票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我觉得自己幸福极了。”

“开轿车根本是不敢想的事,但后来我开上了一辆北京吉普车。”

“工资从几十涨到一百,从一百涨到几百,从几百涨到几千,翻了几十倍。”

“我记得一次去上海出差,看到上海百货大楼里的彩电又大又薄,价格好几万块。”

“没想到现在不仅自己家里全都有了,周围的亲属、自己的儿女用的比我家里的都先进。”

交谈时,老周说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变化。记者问老周,那他的这一切最想感谢谁,老周略微沉思,他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你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来自农村的知识青年,有机会上大学学习知识,毕业之后有能够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机会,到今天的衣食无忧,你说最该感谢谁?”

记者看了看老周的眼神,这时快门咔嚓一声,今年62岁的老周放佛回到了70年代末。

(来源:吉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