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ntel推出第11代酷睿桌面处理器RocketLake,标志着目前所有新平台全面支持PCI-E4.0,而从第一个消费级PCI-E4.0SSD进入市场到现在也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产品也开始逐渐细分,伴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我们将目光放到用户基数更大的PCI-E4.0主流级别产品上,XPG翼龙S50Lite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它的读写速度还是要比PCI-E3.0的M.2SSD快了不少,而且价格又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XPG翼龙S50Lite采用红色的包装,正面正中间是产品本身,下方写着产品型号以及容量,上方左侧则印有这款产品的一系列特性,包括PCI-E4.0、3DNAND、NVMe1.4、SLCCache、LDPC与提供散热片等。背面基本上是文字,写了一些SSD的基本信息,读取速度MB/s,写入速度MB/s,产品的质保期是5年。
XPG翼龙S50Lite容量有GB、1TB和2TB三种,1TB与2TB的连续读写速度都有/MB/s,GB的连续读取还是MB/s,连续写入为MB/s,2TB的最大4K随机读写能到k/kIOPS。
与主打性能的XPG翼龙S70不同,翼龙S50Lite配了一块贴合性更好的散热片,有一定散热与保护作用,此外这散热片是与SSD分开放的,需要使用时用户要自己贴上去。不预先帮你装好的原因是考虑到现在大部分拥有PCI-E4.0M.2口的主板都会自带M.2散热器,如果预先装好的话,要把这个贴上去的散热片撕下来还是要费一番力气的,直接让用户自己选装还是不装会比较好。SSD的背面有贴纸,上面写着SSD的型号以及序列号,还有一堆环保标准的标志。
翼龙S50Lite2TBSSD是采用双面设计的,正面有主控、DRAM缓存,两颗NAND闪存,背面也有两颗NAND闪存,这款SSD用的是慧荣的SM方案,目前还是比较少见的。
慧荣SM是面向主流消费级SSD设计的PCI-ENVMeGen4*4SSD主控,采用28nm工艺生产,内部有两个ARMCortexR5内核,支持4个NAND通道,最高8CE,每通道最高速度为MT/s,支持ONFI4.0/3.0和Toggle3.0/2.0的闪存,可支持16bit的DDR3/DDR4缓存,主控支持慧荣结合LDPC与RAIDDataRecover的NANDXtandECC纠错技术,可大幅强化3DNAND的P/E周期,为SSD带来更长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还支持端到端数据路径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保护。
缓存是三星的K4A8GWC-BCTD,是颗1GB的DDR4-
SSD的正反面各有两颗威刚自封的闪存,本质是美光的B27B96层堆叠3DTLC闪存,单颗容量GB,传输速度可达MT/s。
测试平台与说明
XPG翼龙S50Lite用的是PCI-E4.0接口,所以我们必须得使用支持PCI-E4.0的平台,所以SSD测试平台采用AMDRyzenX,主板是华硕ROGCrosshairVIIIHeroWiFi,被测SSD会被安装到直连CPU的M.2接口以获取最佳性能,对比的产品是XPG翼龙STB,以及以前的旗舰级PCI-E3.0SSD西数黑盘SN7TB。
CrystalDiskMark测试
先来看看CrystalDiskMark的峰值性能测试,在队列深度8的时候XPG翼龙S50Lite2TB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MB/s,和PCI-E3.0的旗舰产品SN相比性能还是要更强一些的,读取性能高了15%,毕竟以PCI-E3.0x4的带宽是达不到MB/s的速度的。
再来看看CrystalDiskMark的真实性能测试,因为SSD的峰值性能都在高队列深度下测出来的,实际上日常操作的队列深度只有1到3左右,在队列深度1的时候XPG翼龙S50Lite2TB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MB/s,低QD时读写表现不差,特别是写入速度与高QD几乎差不多,它在低队列深度的性能表现非常不错,连续读取性能甚至比自家旗舰翼龙S50还高,延迟方面,读取延迟54.8us,写入延迟17.9us,读取延迟比翼龙S50低,写入延迟比它高,表现都要优于SN,实际使用的话这个用SM主控的翼龙S50Lite体验可能会比用群联E16主控的翼龙S50更好。
ASSSDBenchmark测试
使用ASSSD来测试的话XPG翼龙S50Lite2TB的连续读写速度为/MB/s,4K随机读写速度是66/MB/s,测试结果与翼龙S50有不少差距,但与PCI-E3.0的SN比起来还是要强不少。
ExpreviewStorageBenchmark测试
ExpreviewStorageBenchmark是我们自己制作的I/O轨迹回放测试,是硬盘真实情况的重现,与PCMark的硬盘测试采用真实的磁盘I/O轨迹回放比较类似,会更为贴近实际应用情况,测试使用我们自行录制的真实硬盘I/O轨迹脚本,整测试包括日常应用、办公应用和游戏应用三个部分,涉及多个软件的操作,这些脚本使用IntelNASPerformanceToolkit进行全速回放。
回放测试是真实应用的反馈,所以XPG翼龙S50Lite的真实性能表现比翼龙S50和西数黑盘SN都要强得多,主要原因是它的读取延迟低,所以在实际使用时反应会更为迅速,而且回放测试是真实应用时读写,队列深度都不高,主要集中在QD1~4之间,所以翼龙S50在高队列深度下的读取性能优势未得到发挥。
PCMark7测试
XPG翼龙S50Lite2TB在PCMark7磁盘测试中的原始得分是,XPG翼龙STB得分是,差距不是很大,而西数黑盘SN7TB的得分为,主流级PCI-E4.0M.2SSD对旗舰级PCI-E3.0M.2SSD的优势非常明显。
PCMark8测试
XPG翼龙S50Lite2TB在PCMark8磁盘测试中的测出来传输率是MB/s,而XPG翼龙STB是MB/s,西数黑盘SN7TB得分是MB/s,提升幅度约为16%。
PCMark10测试
XPG翼龙S50Lite2TB在PCMark10磁盘测试中的测出来传输率是MB/s,平均存时间85us,与XPG翼龙STB相差不大,与西数黑盘SN7TB相比还是略微要快一点。
TxBENCH测试
TxBENCH的全盘写入曲线,测试结果XPG翼龙S50Lite2TB的SLCCache有GB左右,大概占总容量的15.7%,并没有采取激进的全盘SLCCache缓存策略。在SLCCache容量内SSD的写入速度维持在0MB/s附近。而Cache用光后原始TLC的写入性能的平均写入速度剩下MB/s左右,而且SM是个双核主控,当写入量达到GB时,空白NAND已经耗尽,写入速度进一步下降,当然了正常使用的时候单次写入量很少会超过GB,GB的动态SLCCache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各种需求。
IOMeter测试
以下是使用IOMeter对SSD全盘进行两小时的4KQD32随机写入后所记录下来的IOPS离散分布情况:
这是IOMeter对SSD全盘进行两小时的4KQD32随机写入后所记录下来的IOPS离散分布情况,刚开始最高的是SLCCache的速度,大概维持了10分钟,IOPS很稳定地在100附近,待SLCCache用尽后就到原始TLC写入,大概在到IOPS之间,最后那段则是空白闪存全部用光的状况,大概1小时后才会变成这样,整个过程的平均写入速度是.7MB/s,而最后10分钟的平均写入速度是.1MB/s。
Trim与GC测试
这测试会在用IOMeter对没分区的SSD进行全盘的4KQD32写入2小时,然后再分区格式化进行全盘TRIM,随后再进行一次HDTune写入测试看看写入性能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
空盘时SLCCahce的写入速度为0MB/s左右,TLC的原始写入速度在MB/s左右,写入2小时后依然可以挤出少量的SLCCache,TLC的原始写入速度没怎么变,放置一小时后变化不大,全盘TRIM后马上SLCCache空间恢复了,但切换到TLC写入的状态有点奇怪。
散热测试
散热测试我们使用IOMeter对SSD进行10分钟的QD32连续写入,数据包大小1MB,用HWiNFO软件记录SSD在写入过程中的最高温度,翼龙S50Lite的温度比较稳定,在不安装散热片的话最高温度也只有76℃,安装原厂散热器后最高温度则是72℃,相信搭配主板自带的M.2散热片效果更佳。
总结
XPG翼龙S50Lite的定位非常巧妙,它基本上比任何PCI-E3.0的M.2SSD都要强,当然它的随机读取性能较强,有着较低的延迟,所以实际轻度使用情况下和其他PCI-E4.0SSD差距不大,重载时的表现中规中矩,毕竟主流级产品基本都不怎么考虑重载的情况,实际使用时也不怎么可能会出现,除非你拿它去挖矿。
而这款SSD的售价也确实不算高,1TB卖元,比那些高性能PCI-E3.0M.2SSD要低不少,比PCI-E4.0的产品便宜多了,2TB则因为受近段时间矿潮影响价格有一些波动,总体来说是一款性价比相当不错的主流价位SSD产品。
超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