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在中国根本没有汽车文化,因为我们容不下那些老爷车。前些天,笔者为朋友的虎头奔找配件,四处碰壁,后来只好去汽车报废厂碰碰运气。报废厂在市郊,规模也比我之前来过时猛增数倍,即使这样,报废的老车也是堆了三四层。时间和风雨的侵蚀,让它们显得更加残破不堪,不论之前有过何等的辉煌,这里是真正的老车的坟场。
这一辆辆老车好像组成一个时光机器,带我回到了童年和少年时光。
吉普
吉普车现在还在生产,只不过换成了北汽的标,名字也变成了北汽角斗士或者北汽战旗。有些人把北汽吉普称为工业垃圾,当然有人又爱它爱得要死。上世纪60年代,中苏的关系逐渐恶化,苏联的老嘎斯也停止对中国的供应,中国的工业基础及其薄弱,后来随着美国JEEP的引进和消化,中国特色的吉普终于成型了。在我们的记忆中,吉普车是最早的“官车”,假如谁家结婚能借到一辆吉普,也是很有面子的。小时候坐过父亲单位的一辆军绿色的,现在想来,那辆老吉车普漏风又漏水,座椅跟小板凳一样,但每次坐到上面总也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父亲那时候还没有驾照,他总是在仓库后面的废弃的操场上小试身手,而几乎每次我都会坐在副驾,他也因此挨了不少母亲的骂。后来工厂倒闭了,那辆服役了十多年的吉普要拍卖,父亲想花钱买下,全家也只有我一个人赞同,所以最终他也没能如愿。现在我每每看到街上跑着的战旗或者角斗士,心里总是有种莫名的感触。
桑塔纳
桑塔纳,多么拗口的名字,却成了很多家庭中的第一辆车。现款的大众桑塔纳成为了大众旗下的低端车型,但是在二十多年前,桑塔纳确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试想大街上都是凤凰或者飞鸽这样的28大梁,或者是大发出租车,突然一辆崭新的桑塔纳闯入,真的是鹤立鸡群了,车主当然非富即贵,一般都不亲自驾车,司机一定是标配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寒假回老家,原本回城的日子却被一场大雪推了又推。终于在开学的前一天,大家决定硬着头皮也要返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算是借来一辆桑塔纳代替了原来的面包车,父亲算是长出一口气,他说,桑塔纳底盘低,车沉,稳得很。果然桑塔纳把我们安全送到目的地。
时光一去不回,往事只能回味。一辆老车被迫去报废,去拆解,总是让我们五味杂陈,即使你是钢铁直男,恐怕心中也会有几分凄凉。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