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paisufa.com/m疍民,又叫“蛋民”、“疍家人”、“水上人”,曾经是珠江三角洲一代河网水道上以船为家人群,由于居住地点不固定,随河流而迁徙漂泊且擅长唱民歌,因此又被称为“水上吉普赛人”。
福州疍民
疍民的存在历史十分久远,关于疍民的出现,民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疍民是为了躲避战乱而上船离乡;一种是说,因为参加农民起义失败被迫漂泊江湖;而另一种则是说佃农失去土地而不得已以船为家,籍水谋生。
20世纪50年代以前,广东省中山市附近的疍民主要分布在石歧、坦洲、小榄、民众等地,他们大都生活贫困,绝大部分都是文盲,经常受到官府的歧视和恶霸的压迫,直到中华民国成立才有所好转。
根据中山市档案馆《海埠执照》记载:
“年,中华民国香山县政府给疍民办法执照,允许有执照的疍民在规定的地点从事捕捞作业。”“抗战时期,大量疍民的船只被日伪军烧毁,他们只能以乞讨为生,少数疍民不得已铤而走险,以走私为生。”“抗战胜利后,疍民的生活状况较之前有很大改善,但因为生活贫苦,文化水平落后,疍民还是受到歧视。”
海埠执照
改革开放后,中山的水上居民、船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水上居民到岸上定居。但在石歧岐江沿岸、小榄沙口等地区还有部分水上居民住在船上或者沿岸的木屋。据相关档案记载,年,小榄还有千余水上居民以船为家。为解决居民住房困难,中山市政府兴建了柏苑新村和江畔新村,石岐的水上居民大部分入住江畔新村,并对岐江沿岸的木屋进行拆迁。年以后,岐江河上已经很少见到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中山疍民的漂泊岁月成为历史,“疍家人”“水上人”等词语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